《巴黎圣母院》(Notre-Dame de Paris)

关注

《巴黎圣母院》“游吟诗人”Richard Charest视频专访

他是法语经典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游吟诗人”格兰古瓦的A卡演员,是他每每在演出结束后带领全场观众齐声高唱《大教堂时代》,让我们一次次重回雨果笔下那令人泫然泪下的爱情悲歌。他还是剧迷们口中的“微博大师”,新创Tag、闲逛超话、隔空互动、自称“李茶”,短短五个月内便已汇集超过17000名follower,不得不令人感叹其学习能力的强大。他,就是Richard Charest。

(1999年,Richard开始在《巴黎圣母院》中出演骑士菲比斯一角。1999至2006年,他随法版巡演走遍了世界, 从2005年起开始饰演角色“游吟诗人”格兰古瓦一角,并在2019——2020中国巡演中继续饰演这一角色。

本期采访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李茶”老师接受阿Call的视频问答挑战。关于“新朋友”阿云嘎、关于原创音乐剧、关于“格兰古瓦”一角的塑造......在这里十分感谢“李茶”老师的配合,并由衷感谢@上汽上海文化广场 对本次采访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关于“新朋友”阿云嘎

前情回顾:

李茶老师于2019年11月25日凌晨在个人微博上对阿云嘎在综艺节目《我们的歌》中演唱的《Danse mon Esmeralda(跳吧我的艾丝美拉达)》片段表示极为赞赏,并隔空发出了合唱《Le Temps des Cathédrales(大教堂时代)》的邀请(图1),当天即得到了阿云嘎方面的积极回应(图2),而他们的合作也在随后不期而至。在2019年12月2日举办的“上海国际音乐剧节”上,二人在未经过事先彩排的情况下即兴合唱了《Le Temps des Cathédrales(大教堂时代)》,从最初的“隔空喊话”到最终的现场合作仅过了不到十天。

阿云嘎x理查德《大教堂时代》

Q1:先前您连发两条微博表达了对阿云嘎演绎《Danse mon Esmeralda》的欣赏之情,最开始是通过什么渠道看到他的表演的呢?当时内心的感受是?这次不仅见到了真人还合作了《大教堂时代》,目前的感受如何?两个人之间有深入交流吗?我们可以期待一下后续合作吗?

R:我跟阿云嘎之间的相识与合作奇妙到令人难以置信!我记得很清楚,我在微博上向他”隔空喊话“是11月25日的凌晨, 很快就收到了他热情洋溢的回复,这件事随即在微博上掀起了大规模的转发与讨论,阅读量超过了300万次,甚至还上了热搜!特别巧的是,我们俩都没想到会这么快地就在12月2日的“上海国际音乐剧节”上相遇,还在事先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即兴合作了一曲《大教堂时代》,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后半部分的和声实在是太美了!我内心的感受相当震撼,尤其是看到他仅仅根据发音就能将全部的歌词熟记于心,实在是了不起!我们接下来还有其他的合作计划,届时一定会第一时间通知到你们哒~能够和阿云嘎成为朋友让我感到非常欣喜,我认为他的身上完美地融合了才华横溢与谦逊有礼的特质。

 

关于中国音乐剧市场

上海国际音乐剧节发布会现场

Q2:“国际音乐剧节”很重要的一条宗旨是促进世界范围内优秀音乐剧作品的碰撞和交流,您作为法语音乐剧市场从业经验丰富的演员,如何看待新兴的中国音乐剧市场以及年轻的观众群呢?

R:就现阶段而言,我对中国音乐剧市场的了解还较为有限,最主要的途径是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作为一名法语歌手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为大家奉献上一部原汁原味的法语音乐剧作品,作为演员我可以非常直观地在台上感受到观众给予我们的热情,类似的良性互动据我所知在先前《摇滚莫扎特》、《摇滚红与黑》以及《罗密欧与茱丽叶》的演出现场均出现过。实话讲,我对中国音乐剧产业谈不上了解,但我在每个城市的演出结束后都会关注剧院的微博并与他们保持联系,这样一来我就可以在未来及时地获取演出方面的相关信息并以此为窗口逐渐加强对于中国音乐剧市场的了解。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对中国的音乐剧市场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关于原创音乐剧

图4 :《Dix-sept fois Maximilien》的海报(来源:李茶老师的微博)

Q3:目前国际音乐剧市场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就是“原创音乐剧”的制作。一方面我们有像《巴黎圣母院》、《歌剧魅影》等已经取得空前成功的大制作,这些制作无论是原版巡演还是制作多语种版本都会聚集大批观众,另一方面我们也有很多中小型的原创剧目,这些剧目在面对大制作时处境往往比较艰难。我们知道您大学学的是文学专业,之前也身兼《Dix-sept fois Maximilien》的剧本写作及导演的双重角色,那么您能否从自身参与原创剧目制作的经历来谈一谈其面临的困境以及推广这类剧目的潜在手段吗?

(《Dix-sept fois Maximilien(Maximilien的17次)》是李茶老师于2009年创作并导演的一部舞台剧(在法国巴黎及阿维尼翁上演),该剧展现了一名因迷失自我而寻求心理疗法的演员所经历的戏剧化的17周,其中男主角Maximilien(同时也是该剧唯一一名演员)由Nikola Parienty饰演。该剧别出心裁的一点在于演员需要与一个隐形的心理咨询师进行隔空对话,而坐在台下的观众则恰恰充当了这一角色。)

R:我认为耐心地等待是很有必要的。在世界范围内的任何一个国家,吸引观众走进剧院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法语音乐剧目前正在经历一个较为艰难的时期,事实上这个行业本身就充满了未知性,“大制作”的同时也要承担“高风险”。我还记得当初创作dix-sept fois Maximilien时巴黎恨不得每晚都有超过200部剧同时上演。可想而知,要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就必须四处求援。但即便是这样,我们还是要保持耐心。当我们有了像《巴黎圣母院》、《歌剧魅影》这样的大制作以后就可以依靠他们的力量吸引越来越多的观众走入剧院。观众看的剧越多,他们的鉴赏能力就会越强、就越能判断一部剧的好坏,与此同时他们的思维也会变得越来越开阔。当观众的鉴赏力到达这一阶段后他们就会出于好奇、或是从探索戏剧多样性的角度出发慢慢开始关注中小成本的制作,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小制作是需要大制作所提供的土壤“滋养”的。我坚信音乐剧产业的发展需要这样的一个过程,因此耐心的等待是有必要的,毕竟纽约的百老汇和伦敦西区也是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才有了今天的繁荣。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小成本的制作就一定要仰仗所谓的“大制作”生存。在纽约,除了被冠以Broadway头衔的商业化大制作之外还有一类作品被我们称作Off-Broadway – “外百老汇”(注:去“商业化”痕迹的中小成本制作,一般在规模较小的剧院内进行演出),这些作品中的佼佼者同样有机会跻身百老汇的大剧院,所以让我们保持耐心,给予中小型的原创音乐剧更多的发展空间吧~

Q4:之前在微博上有透露跟丹叔在筹备一部原创法语音乐剧,可以跟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吗?目前进展如何?何时可以跟观众见面呢?

R:没错!我正在跟Frollo的传奇扮演者“丹叔”(Daniel Lavoie)共同创作一部音乐剧。事实上我们两年前就已经开始创作了,现阶段所有的歌曲都已经谱写完毕。“丹叔”目前正在法国的录音棚录制这些歌曲的母带(注:此处指Richard受访时,即“丹叔”动身前往西安之前),我主要谱写的是歌词和对白。所以总体来讲我负责创作故事,“丹叔”负责创作音乐。目前在加拿大、韩国甚至是中国都有制作公司表现出了对这部剧的强烈兴趣,所以说还是那句话:我们要耐心地等待!这个故事的背景是19世纪末的伦敦,之后我会透露更多细节哒~不过通过微博上和剧迷朋友们的交流我已经感受到大家满满的期待了,真的很感谢你们,我也盼望着能早日将最终的成果展现在你们面前。

 

关于《巴黎圣母院》第二轮巡演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海报

Q5:之前《巴黎圣母院》北京站媒体见面会的时候我们有幸跟您和另外几个演员进行过简短的访谈,这次二轮巡演跟首轮比起来心境有何不同呢?

R : 二轮巡演与首轮比起来确实是有一些不同的。去年夏天开启巡演的时候我们先是在上海待了一整月,之后又在北京待了三个星期,随后才进入了一星期一座城的节奏。但这次二轮巡演就不一样了,我们每个星期都会更换不同的城市,所以从体力上讲尤为艰难。不但演员辛苦,在幕后的工作人员更为辛苦,因为他们需要协调所有的道具和布景,以确保演出时万无一失。最令人头疼的就是道具和布景的跨省“旅行”,因为城市与城市间的距离远到超乎想象,话说你们有意识到自己的国家到底有多大嘛?(“茶茶”此处似乎完全忘记了自己来自世界面积第二大的国家加拿大。。。)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面对频繁的气温变化、体验各种各样的天气状况,因此对于演员的声带、对于舞者及杂技演员的体力都是非常大的消耗。所以二轮巡演跟首轮最大的不同就是日程更为密集,这对所有人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Q6:上次采访时我们iMusical的记者就发现NDDP剧组的氛围十分和谐有爱。您作为组内流利掌握英法双语的成员会不会经常充当翻译或者是语言老师的角色帮母语不是英语或法语的成员纠个错之类的呀?这方面有什么趣事可以分享吗?

(不要问小编Q6的答案在哪里,问就是它还藏在李茶老师的手机里。。。)

哈哈开玩笑啦~李茶老师为了此次的视频专访特意将11个问题的答案分开录制,最后再汇总到一个文件夹内,真相就是调皮的Q6在上传过程当中意外跑丢了。。。考虑到李茶老师巡演日程非常密集,小编们就没有再打扰他。不过关于Q6的答案我们的法语小编早在《巴黎圣母院》首轮巡演的采访中就捕捉到了一些小细节呢,这里不妨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吧~

图片来源“i访谈:iMusical × 《巴黎圣母院》众主演”,发布日期:2019年8月24日

 

关于塑造“格兰古瓦(Gringoire)”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游吟诗人Gringoire剧照

Q7:回到您所饰演的角色上,游吟诗人Gringoire不同的卡司在诠释的时候会有不同的处理,那么您在表演时为这个角色添加了哪些个人特质呢?

R :作为演员,当你挑战一部已经取得空前成功的音乐剧里的经典角色时,必须要尝试为这个人物赋予专属于你的特质。格兰古瓦已经被原卡(同时也是我的朋友)Bruno Pelletier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在他之后诠释这一角色无疑是项巨大的挑战。所以我当时的想法是尽量让这个人物贴近我自身以及我在阅读原著时最初的印象和感受。其实我最初加入《巴黎圣母院》剧组的时候饰演的是菲比斯,为了更加深刻地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我跑去阅读了原著。然而没想到的是,在通读第一遍之后反倒是格兰古瓦这一人物给我留下了很特别的印象,因为我记得很清楚,几乎每次读到有他出场的章节都会开怀大笑。这个人物总是笨手笨脚的,胆子比老鼠还小,同时还是一个十分蹩脚的诗人。当我从2005年起开始接手这一角色时,我的做法是回归原著、回归对这一人物的初印象。我涉猎了几乎所有的电影、传记、纪录片等等,我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标记这一人物。首先我希望他是诙谐的,因为这正是我在阅读原著时对他的第一印象。但当时的我也有一丝丝顾虑,担心这仅仅是个人的片面解读。但是考虑到《巴黎圣母院》的基调是颇为恢弘甚至是阴郁的,也许通过格兰古瓦这个角色为这部剧注入一点点幽默、轻松、柔和的元素也未尝不可。此外,他作为整个故事的讲述者还可以随着情节的推进将这些特质逐渐放大。因此,“幽默”、“轻松”、“笨拙”,这些都是我灌注在格兰古瓦这一角色身上且稍稍区别于原版的小细节。在此我要特别感谢这部剧的导演Gilles Maheu给予我的创作自由,他面对演员的提议态度总是非常开放的,当他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时就会欣然采纳,这才有了大家现在看到的格兰古瓦。

 

关于“微博”

李茶老师的微博画风(图片来源:李茶老师的微博)

Q8:其实很多国外的演员、歌手都有微博,但您的微博活跃度可以说是名列前茅,尤其是对微博的各项功能异常熟悉。请问您是自学成才还是背后有高人指点呢?

R :微博、微博、微博、微博,这可以说是我今年发现的“新大陆”了。我在上面确实很活跃,因为我喜欢跟大家之间的互动,粉丝们总是无处不在,对每条微博的反馈都相当热烈。我本人是视觉设计及photoshop的狂热爱好者,日常喜欢给生活添加一些趣味性,有时可能会变得有点儿疯狂,当你将所有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时很容易就能解释为什么我这么热衷于使用微博了。通常我会在上面Po一些逗趣的图片,有时候是关于我的,有时候是关于剧组里其他人的。对于我而言,微博是一个让我充分放松的空间。我只在开通微博账户的时候寻求了一下外部援助,毕竟我的前两个账号都是莫名其妙地就丢掉了,直到第三次才成功。但我确实是自己在学习、摸索大家想了解的内容以及他们的兴趣点。虽然他们都叫我“微博大师”,其实不是,我只是一个微博的“初学者”,还在进阶过程中,而且我真的很享受其中!

Q9:微博对于您而言已经成为了一个与剧迷朋友们互动的平台,像您之前经常会在上面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普及跟文学艺术相关的小知识、还会利用乘坐高铁的时间在线回复大家的问题。我们经常说互动都是相互的,那么您从剧迷朋友那里都得到哪些新鲜信息了呢?

R : 哈,又是微博!微博上的互动可以是无限的,一般我都会让大家来选择他们希望了解的方方面面。当然,你可以分享一些诗歌、感兴趣的文化元素等等。无论是跟粉丝之间的直接互动,还是阅读他们的评论以及私信,这些都是学习新鲜事物的渠道。去年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有趣的中国神话传说,大家也会建议你去哪里吃一吃、逛一逛。如果你真的对这些充满好奇同时又很享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话,那么你可以从微博上获取的信息就是无穷无尽的。像过去几周我就在粉丝们的建议下尝试了很多新鲜事物,毫无疑问我今后会继续这样做的。

Q10:之前您会在微博上发一些Behind the scene主题的系列小视频带领大家探秘剧组幕后的日常。今后还会继续这一系列的分享吗?目前有没有在酝酿一些新的微博互动话题呀?

R :确实,我的微博上经常会发布很多“后台探秘”的小视频。原因很简单——我喜爱这样的形式。我是各类纪录片的忠实粉丝,因此像“后台探秘”式的视频或短片无疑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我觉得观众朋友们肯定都渴望一窥这些他们平常进不去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于是我就会录制相应的小视频作为礼物回馈给他们,我非常乐于这样做,同时也很享受这一过程。去年我录了短视频介绍全部的卡司、舞者以及杂技演员,视频里每个人都会提及自己来自哪个国家,以此来显示《巴黎圣母院》剧组国际化的一面。今年我计划录制一个视频来介绍所有幕后的技术人员,虽然大家看不到他们,但他们一直默默无闻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跟随剧组在一个又一个的城市之间辗转,将满腔的热情投注在辛勤的工作中,因此这个视频也算是对他们的一种致敬吧~我想这将会成为我的下一个“后台探秘”主题。

 

寄语粉丝与未来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游吟诗人Gringoire剧照

Q11:其实我们本身只准备了十个问题,但鉴于您在微博上说“I’m obsessed with 11”,因此我们又加了一个问题^_^ 这个问题很简单,您想跟喜爱NDDP、喜爱您的剧迷朋友说点什么呢?

R :跟中国的观众和粉丝朋友们说点儿什么好呢?(作思考状)我觉得我们之间已经建立了某种异常坚固的纽带,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微博上我都能感受到你们无与伦比的热情。当你们在演出结束后现身签售会或SD时,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你们的支持,对此我非常感激,同时内心也深受感动。我有一些近期的计划,几首我个人的法语歌曲,还有两部音乐剧正在创作中。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因为你们,我们将会共同开启一段美妙的旅程。非常感谢,让我们再会喽~

 

P.S. 采访预告发布的当天,小阿Call有在微博隔空喊话“李茶”老师,询问他愿不愿意进行一个面对面的专访,“李茶”老师给出的答案是“anytime”!因此亲爱的“李茶”老师,让我们后会有期喽~

 

责任编辑:圆圆
排版:Skye
校对:小唐
*注:iMusical原创内容,转载及合作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