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2018年的全新制作《拉赫玛尼诺夫》在上剧场开启了首演序幕,风格上延续“小而美”的精致路线,但不同于其他音乐剧的欢乐唱跳模式,古典音乐与偶像气质在舞台上相遇,并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现场观众纷纷表示,超过了自己心中的预期。
拉赫玛尼诺夫于1873年生于俄罗斯,他是二十世纪世界重要的古典音乐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他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创作深受柴科夫斯基影响,有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旋律丰富,擅长史诗式壮阔的音乐风格。他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创作深受柴科夫斯基影响,有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旋律丰富,擅长史诗式壮阔的音乐风格。与传记类音乐剧刻画人物一生经历有所不同,《拉赫玛尼诺夫》选取了天才音乐家人生中的一个断章加以描绘。
拉赫玛尼诺夫在很年轻时就创作了《d小调第一交响曲》,然而由于当天的指挥亚历山大并无充分练习,再加上在指挥时处于醉酒状态,导致演出彻底失败。劣评如潮让拉赫玛尼诺夫从此陷入忧郁,接下来整整三年时间都没能写出一首新曲子。年少成名的音乐家一蹶不振,在逆境和绝望中苦苦挣扎,这一主题穿越百年,竟透视出现代都市人的情绪困境。“拉赫玛尼诺夫”与“达利”医生的相遇相知感动了无数观众,曾有观众评价“能回望自己并获得勇气”,“身体、内心、耳朵都被完美填满的治愈剧”。
但说来也巧,拉赫玛尼诺夫的传奇音乐人生,正是从这里开始的。在着拉赫玛尼诺夫认识了一位叫达利的心理医生。三年后,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横空出世,举世瞩目,值得注意的是,他在手稿的扉页上写着:“献给尼古拉·达利先生。”纵览拉赫玛尼诺夫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失落的三年”对他的音乐成就有着不可言喻的影响。这三年里拉赫玛尼诺夫经历了什么?达利医生如何帮助他走出阴霾?
2016年,原版《拉赫玛尼诺夫》在韩国本土备受好评,曾以一票难求的火爆场面成为现象级作品。该剧在韩国最权威文娱资讯网站Interpark的评分高达9.5,更荣获第一届韩国Musical Awards作曲、音乐总监奖。中文版音乐剧《拉赫玛尼诺夫》特邀知名导演高瑞嘉执导,其导演作品刚刚在2018年大邱国际音乐剧节上获得“最佳国际音乐剧奖”。此外,音乐剧《拉赫玛尼诺夫》中文歌词由著名作词人甘世佳创作,在保留原版韵味的基础上,自然融于中文语境。
剧中还有许多歌曲改编自拉赫的古典乐,原版音乐剧《拉赫玛尼诺夫》的作曲/音乐总监李珍旭透露其创作历程:“我们假定是拉赫玛尼诺夫在为一部音乐剧作曲,想象他会如何去改动节奏以及曲调,从而把旋律的形态以歌曲的形式,再与剧情连接后完成的。比起遵从既有的古典乐的结构来说,我们选择了更接近于音乐剧曲目的做法。在编曲上也区别于传统古典乐谱的做法,与剧情结合之后再进行改编作业。”
除了音乐的创作理念,舞台也是一部作品不可缺少的灵魂。原版音乐剧《拉赫玛尼诺夫》的舞台设计金大韩老师认为,拉赫玛尼诺夫在接受达利博士治疗的过程,实际是两者互相治愈的过程,使得这两人能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走下去。在现今这急躁的世界上,大概有很多人像那时的拉赫玛尼诺夫一样生活着。真正需要克服和超越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话说千遍,却是永久不变的命题。而舞台的呈现同样也是从两位主角的身份出发,舞台左右分别为:达利博士为了治疗患者的书房以及拉赫玛尼诺夫的工作室。
金大韩老师认为,天顶上贴着的无数的乐谱,并非实际写出来的乐谱,而是拉赫玛尼诺夫脑中许多音乐构想。舞台上散乱的物件,则是在接受达利博士催眠治疗之后,拉赫玛尼诺夫记忆中的障碍物,每一样都是他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舞台后面的钢琴以及弦乐队则可以视作,在痛苦的回忆中,安慰拉赫玛尼诺夫的那些音乐的具象化体现。
而此次中文版音乐剧的卡司也不负众望,选用了四位年轻而经验丰富的演员,其中“拉赫玛尼诺夫”一角由蒋奇明扮演,“达利”由王培杰、施哲明扮演,周可人则身兼两角,相信大家也很期待四位卡司在剧中的精彩表现。
(图文来自上汽上海文化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