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会有更多的剧组找到我,包括很多以前已经合作过的伙伴。如今他们就不遗余力地想要马上推我。虽然原来也一起合作过,但是当时担任的并不是主角,现在就基本上会往主角的方向去推,因为他们觉得我的综合实力是够的。原来没有做主角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形象,但是他们又不能缺一个有特点还能唱能跳的演员。现在的话会有更多的选择性,他们也会很愿意去推荐我做主角。
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情,因为有很多引进剧和汉化剧的产生其实对原创剧的创作也是一个促进。
首先我们观众的标准和审美会被不断地提高。因为当很多观众看过国外剧目时,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观看的,他们对于国内原创剧的要求就会更高,这样的话同时也就会激励我们这些音乐剧从业者必须要做出好作品来,因为已经有国外的引进剧建立的一个所谓的“标准”在那里,要是低于这个标准的话,市场不买账,观众也不买账。所以这是一种正比例的好现象,有竞争亦有动力。
其实我觉得艺术形式的不同直接决定了其故事性的深浅程度,此处我们拿音乐剧和话剧为例。如果一个音乐剧的故事性太深奥,然后又有很多服化道效音乐歌舞的元素,这样的话观众要接受的信息太多了,就无法决定到底是投入到它的故事线当中,还是去欣赏其他的部分。
所以相对于音乐剧而言,话剧的重点更多地集中在它的台词和整体的戏剧性上。观众在欣赏其戏剧之美的同时也会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其中的奥妙之处。而如果音乐剧搞得太深奥的话,作为观众,到底是注意哪里呢?观众的注意力就会被不由自主地分散。
所以我觉得音乐剧的故事性并非必须要很强,这样的话观众就可以既欣赏舞蹈,又感受现场的气氛,同时还可以欣赏里面的歌曲、和声等等很多细节,而且故事也不太难理解,不然真的太烧脑了。我们来到剧院是来享受的,而不是让我们觉得很辛苦。能将艺术性和商业性相结合,对于音乐剧的发展何尝不是一件美事,存在即合理。
其实我觉得如果是通过综艺这样一个形式的话,确实是会有很大的促进,这是一个催化剂,是一个很快速的通道。
因为通过电视平台和网络平台来宣传剧场艺术,确实能让很多观众看到。若是在剧场的话,观众是有一定数量的限制的,但要是在网络平台或是电视机屏幕上,这个观众的数量你是没有办法估计的。所以我觉得有这样一个把音乐剧跟综艺接轨的形式出现,我其实是蛮赞同的。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艺术本来就是相通的,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生活。
(记者:当时《声入人心》一出来的时候我们都觉得很棒,因为终于有这么一个平台推广音乐剧了)
对啊,终于推广了,哪怕我们暂时还没有机会做一个完全都是音乐剧属性的节目,但有这样的一个节目存在总比什么都没有的好,最起码有人在做这样的事情。
我们必须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我觉得在数量上首先要有,从量变到质变。如果连数量都没有,没有大量的观众群体,即使你的质量再高,观众并不是很感兴趣,意义何在?
观众的基数大了,观剧的审美标准比以前更高了,就会有更多的市场需求,我们就更加有动力去追求更多更高质量的作品。我觉得这是一个必然的现象,“井喷”就“井喷”,总比原来一点也“喷”不起来的好。有了Quantity,谈Quality才有意义。
翟李朔天,真的是一个十分真诚且直率的人。他十分真诚得回答了我们记者抛出的所有问题,用一句玩笑话来形容他便是“人狠话还多”。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真诚,翟李朔天才能在舞台上打动观众,博得观众的喜爱吧。
最后我们想要再次感谢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和剧艺堂给我们提供的场地支持,以及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