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上海1949》

关注

永不退色的青春记忆 | 上音原创音乐剧《春上海1949》幕后故事

“七十年前年轻的身影,鲜花般美好的心灵,七十年前的奋斗牺牲,火一样青春的豪情,七十年穿越时空的风,回荡着感人的歌声,歌唱不朽的青春,歌唱伟大的斗争!”激情、朝气充满动感的歌声回荡在艺海剧院。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大型剧目的展演,上音原创音乐剧《春上海1949》于4月7日至9日在艺海剧院火热上演。这是该剧自2019年首演后的新一轮巡演,也再次让74年前这段鲜活的历史重现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 这也是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系2019级毕业大戏,剧中主要角色均由大四学生担当。对于上音师生而言,排演过程就是一堂堂生动的文艺党课。

“学生们在革命前辈的故事中接力前行,在信仰的洗礼中激活红色基因。 上音音乐戏剧系主任、该剧作曲兼音乐总监安栋认为,新型毕业大戏从学校礼堂走进公共剧场,打通高校教学与演出实践的最后环节,将为中国音乐剧市场注入新鲜活力。

春上海1949

让青春在火热生活中绽放绚丽之花

音乐剧《春上海1949》融合了音乐、戏剧、舞蹈、舞美、多媒体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明言“春上海”,借指“新中国”,六幕《春节》《春游》《春寒》《春雷》《春澜》《春光》都以春字打头,这样描写解放前青年学生在地下党的领导下,迎接解放斗争这样题材的舞台剧,恐怕在上海还是第一部,其立意、构思和艺术特色有着鲜明的上海文化烙印。

该剧 作曲兼音乐总监安栋,编剧兼作词林在勇,导演马良,舞蹈总监李奇,多媒体设计程瑜怀,声乐指导汤爱民,艺术辅导刘莎,配器李林,音响设计王南南,李昌杰等均来自上音;此外还邀请 中国音乐剧协会会长钟浩,国家一级舞美、灯光设计任冬生、服化设计董桂颖,以及音响总监金少刚等加盟。 此次复排演出,主创团队对《春上海1949》进行精心打磨。剧本在还原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和再创作,情节和角色更符合编剧的一度创作理念。

作曲兼音乐总监安栋

——用音乐结合戏剧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

音乐剧作为当前最火热的艺术形式,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上音音乐剧系主任,该剧作曲兼音乐总监安栋表示:“近年来,我们 上音音乐剧系推出多部红色题材、现实题材的音乐剧,用音乐结合戏剧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诠释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 高水平的爱国题材、红色题材中国原创音乐剧,为我们专业教学提供了优质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剧目排演,融通音乐剧专业知识,深刻领会戏剧思想内涵,丰富舞台实践经验,这也是呼应廖昌永院长提出的‘教创演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

“我在这部剧的音乐创作中,吸收了西方经典音乐剧中的音乐元素, 融合了爵士、说唱、歌谣、苏州评弹等各种音乐风格与形式,在戏剧情节的展开过程中,注重音乐推动戏剧的发展过程,充分发挥了 独唱、重唱、合唱的戏剧功能,使这部剧的音乐既有动人的旋律,又有丰富的形式,有很强的可听性和观感体验。”

编剧、作词林在勇——有感于70年前

上海解放前夜那个春天的故事

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并非一帆风顺,多少人的前赴后继才换来新中国成立的庄严一刻。回想1949年,在那个黎明前黑暗的时刻,作为中国红色文化发祥地、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上海究竟发生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

该剧的作词、编剧林在勇有感于70年前上海解放前夜那个春天的故事,他说:“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我们为我们伟大祖国建国7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感动。那个时候的一批青年人,他们对国家前途、命运做出了他们的抉择。“

“新中国成立前的1949年,正是十七八岁的风华正茂的年龄,而他们对个人、前途、安危都在所不惜,用各种用智慧、科学的方法和行为,侦查国民党驻军的情报、保护百姓的生命财产,不畏白色恐怖,不怕个人牺牲,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英勇的地下斗争。”

“这其中也包括了我的父亲和陈一心叔叔这些人物原型在内的高中生,在那样的年纪就能够有这样的作为,做出了一代青年追求光明进步,憧憬人民解放,献身民族复兴的正确选择。历经70多年,当年十七八岁的青年已经变成了近九旬的老人,仍然富于春天般那样的一种激情,让我们深受感染和鼓舞。我想这就叫初心不改,奋斗终生,这是很让我敬仰和感动的。”

“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的事业,能从思想上情感上行动上吸引有志青年,凝聚奋斗力量。事实也将证明,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时代伟大思想和伟大斗争,也同样能吸引和汇聚起新一代青年的磅礴力量。这部剧就是这样应时而生,也将具有长远的精神生命力。我自己每看一遍,都会感动落泪,我相信那些穿越时空的歌声也会进入到观众的心里。”

《春上海1949》主人公原型陈一心

——永不褪色的记忆

这些年轻人的青春啊,那种初心和理想,让他们的一生熠熠生辉!我又联系到剧中的原型人物、现91岁高龄的上海国际友人研究会名誉会长,原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陈一心老先生,他当年是麦伦中学地下党党支部书记。一心老先生回忆起他们1949年所经历的这段历史是如数家珍,每个细节都那样鲜活、引人入胜。“当时麦伦中学地下党的力量比较强,加起来一共有86个人,差不多要占到全校学生的1/3。”

“1949年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取得了三大战役胜利,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正准备渡过长江,解放全中国。上海也面临着即将解放的大好形势。毛主席、党中央制定的地下党的方针就是: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配合解放军解放上海的大好时机就快要来临了。因此,我们在地下党区委的领导下,开展了许许多多迎接上海解放的活动。”

“首先,我们秘密地来绘制领袖像,当时地下党的领导跟我讲:‘一心,我们能不能在上海一解放,当红旗在上海升起的时候,我们就能够有毛主席、朱总司令的领袖像出现在街头。’我说:‘这个任务是很光荣,但是也是相当危险的。因此一定要找一个比较隐蔽的,条件好的地方来绘制。’”

“当时高二有一个地下党员叫许福闳,他的父亲是国民党的少将,他在上海有一幢很漂亮的三楼的小的花园洋房,很隐蔽。我们研究下来,就确定在他的家里来绘制这领袖像。汇报上去以后,许付红就到虹口北四川路横浜桥跟戏剧学院的一个秘密党员接上了头。这个秘密党员我后来了解,他叫周祖泰,是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美术系的一个地下党员,他带了另外一个储能中学的美术老师曾路夫回到了这个少将官邸。他们两个画家就在许付红的家里连续地画了14天。当时找不到毛主席的像,那么我就在路上想办法,看到当年书摊上正好有一本时代周刊上面有,我就赶快把它买下来,交给了这个画家。另外,曾路夫通过戏剧学校找到了一个版画家野夫,他也找到了朱总司令的像,这样这两个画家,日以继夜终于在五月上旬完成了这两幅领袖像。5月25号,上海苏州河以南先解放,到27号早晨国民党在苏州河以北的守军投降了,因此桥通了,他们就把这两幅像从家里搬出来。搬出来的时候大家很吃惊,怎么在国民党少将的官邸里,出现了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两幅领袖像,非常惊讶,并且一路走一路叫:毛主席,毛主席!朱总司令,朱总司令!这两幅像送到了学校后,成为了学校的传家宝。以后很多工厂、学校开大会,都要借这两幅像。这是我讲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听得入了迷,被这些青年人的智勇、谋略所感动,他们画毛主席像、散发传单、秘密绘制地图和国民党军警的分布图,这些真实的故事,被引用进《春上海1949》剧中。

一心老先生继续跟我说:“70多年过去了,当年麦伦中学24个地下党员,一半以上都已经走了,同班的36个高三同学也已经走了22个。当年一解放,学校大部分同学,年纪比较大的参军了,有的北上到哈军工,有的南下到福建,有的到空军去了,也有的继续到交大、北大、清华上大学。他们用实际行动继承了爱国的传统,怀着强国的梦,用行动来建设新中国。我一直很怀念他们,他们虽然人走了,但是他们这种爱国精神、革命精神、勇敢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年轻人的心声

故事被搬上舞台,艺术家们用心灵、用原创音乐剧的方式谱写青春和激情,与时代共振,与观众共鸣,也启迪着年轻人。

“每当我唱起《春雷》这首歌,身后仿佛站着共同奋进解放中国的兄弟姐妹,那是来自革命年代的重任和嘱托。”上音音乐戏剧系大四学生李泓辰在剧中饰演林安邦,在剧中以学生身份自觉加入上海解放的革命浪潮。

在剧中饰演谢麦伦校长的新疆学生娜迪热在排演过程中,深受感动,她说:“ 在‘春澜’这一场,首先在剧情上表达了内心充满革命精神的热血年轻人和长辈们‘对抗’,和对未来新上海即将要成立的那种坚定信念,从刚开始什么都不懂的,只向往美好爱情的柏玲;还有对革命不那么在意,立场也不那么明确的戴维,在这一场都站在了革命战线里,且这一场表达的方式也是非常有生趣。此剧作为我们的毕业大戏,觉得还是非常幸运的。前一届的毕业班也很遗憾没能有线下的毕业大戏。非常感恩这次机会,跟同学们留下最美好的,最完美的一次回忆!”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硕士生刘丽在看完第一天演出后说:“这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民族大义使我们为之动容,不断激发着我们的爱国热血和红色基因,让青年学生们在当今的时代发展中主动承担起时代责任,将个人理想融于时代、国家的发展之中。”

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像彩虹般灿烂。曾经的初心,与今天我们祖国伟大成就交相辉映,他们曾经的那些曾经,也是70年的历经,是见证了我们70年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成就!

让音乐剧发生!

发表评论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